科普园地 / Popular Garden
高血压患者居家管理应急指南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1/20 10:38:58    点击次数:

image.png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在≥80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接近90%,是罹患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乃至心血管病死亡的首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如何做好血压的“自我”管理?一旦出现急症又该如何处理?


一、做好一件事:坚持服药,不得自行减药或者停药

居家期间一定要坚持服药,一定注意不要自行减药或者停药。否则都可能造成血压波动,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服药并不是万事大吉。要知道,规律测量血压可以帮我们了解血压的波动情况、治疗与控制效果。血压稳定者可以每周测量两次,每次测量2~3下,记录平均血压。对于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晨、睡前或在服药之前测量血压并记录血压日记。由于老年人具有血压波动大、夜间高血压或清晨高血压等特点,建议老年人定期家庭自测血压(臂式电子血压计首选)。

一般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mmHg/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mmHg/80mmHg以下;对80岁以上高龄老人,如果没有特殊原因的话(如: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期以及颈动脉狭窄等),血压也应控制在140mmHg/90mmHg以下。

有的高血压患者药吃完了不能及时续上导致停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高血压患者应尽量提前通过互联网医院或社区的帮助获取药物。如果出现了血压轻度或中度升高,或怀疑药物副反应,可先通过电话咨询医师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治。


二、处理好两大急症:立即联系社区、120救护车,尽快就医

如收缩压(俗称高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110mmHg,或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出现血压水平明显增高,出现高血压急症或危象,即血压突然显著升高,通常超过180/120mmHg,伴有进行性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头痛等,提示可能并发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上述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症状出现,应立即联系社区、拨打120急救电话,尽快就医。等待时,务必保持冷静,避免焦虑、恐惧,避免因情绪紧张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可以含服降压起效相对快一点的药物如“卡托普利”“硝酸甘油”等,但也要注意不可以连续含服药物,避免血压突然降至过低导致心脑血管病的加重。

image.png

 

三、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情绪稳定。因疾病、心理或社会因素的影响易使人产生烦躁、郁闷的负面情绪,甚至急躁、易怒或过度紧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这就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可以选择听音乐或者和向知心朋友倾吐心中的不快、读书等方式放松心情。

合理膳食。当下人们工作节奏快、精神压力大,闲暇时间会犒劳自己;很多人开启“大厨”模式,但我们也需要记住在饮食方面不能暴饮暴食,以选择低盐、少油、低糖等清淡食物,注意营养均衡,多吃水果、蔬菜。

适量运动。现代办公、生活都离不开电脑、手机,但我们也要谨记不宜长时间静坐,以免双下肢血栓形成。建议每静坐1小时就需要站立活动10分钟左右,每天居家至少有1-2次超过30分钟的运动,瑜伽、慢跑都是非常不错的有氧运动,老年人可以通过打太极拳、八段锦或者快走来达到运动的目的。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利于血压达标。

充足睡眠。老人居家生活有足够的自由,很多人晚上睡得太晚,早晨起不来,这也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大,不好控制。因此既使居家生活,我们也要有规律的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

  总之,我们不可以忽视高血压的潜在危害,一定要按时服药,规律监测,避免高血压急症或者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平平安安、健康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