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 Popular Garden
关注听力健康,别让听不见“偷”走你的幸福(上篇)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4/08/09 09:44:06    点击次数:

听力减退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世界听力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约有15亿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听力损失的影响[1]。它严重阻碍儿童言语发育,听力损失引发的语音识别能力下降,还会导致社会孤立和孤独感产生,阿尔兹海默症、抑郁、焦虑等疾病患病率大幅上升,给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一、“三高一低”的特点让听力损失不易发现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具有高度流行、高度危害和高度可干预性的“三高”特点,同时,现代信息社会对听觉的高度依赖性,所以预防听力损失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发展热点。

(一)听力损失具有“三高 ”特征

1、高度流行。WHO听力报告中显示,15亿听力损失人群中11.6亿人为轻度,约4.3亿为中度以上听力损失,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有1/3存在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而更多的人患有未达残疾标准的听力损失[1]。如果不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预计 2030 年全球听力残疾人数将达到 6.3 亿,2050 年则将超过 9 亿。分析听力残疾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耳科和其他感染疾病如腮腺炎和麻疹等影响,耳毒性药物中毒以及工作和娱乐噪声的伤害等。20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65 岁以上老年人 8.87%[2] ;2016 年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3086 万人,占总人口的 16.7%;65 周岁及以上人口 15003 万人,占总人口的 10.8%[3]。老年人比例每年增长必定导致听力损失的患病率随之增长,不仅给个人、家庭、乃至于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阻碍社会的发展。

2、高度危害。听力损失的危害波及全人群。它不但阻碍儿童的言语和认知发育,影响青、中年的学习、就业、婚育、生活和社会融合,也造成老年人情绪压抑、沟通和认知障碍,成为老年痴呆的独立高危因素。研究表明: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 2 倍、3 倍和 5 倍左右,而 65 岁以上老人约 1/3 为听力残疾,这确实已成为全球突出的社会问题。2016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报告显示:听力损失位列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第 14 位,带残生存年(YLD)第 2 位,远高于许多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老年痴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美国在 1999 年花费在言语性疾病如听力、发音、言语和语言障碍等疾病的费用为 1540~1860 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生产总值的 2.5%~3%。澳大利亚对于听力障碍的真正财政支出大约在 96 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4%,其中 57%与患者生产能力丧失有关。听力损失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压力巨大。WHO 和世界银行 2016 年估算:全球经济每年要对未处理的听力问题付出 7500 亿国际美元的高昂代价,这相当于荷兰的国内生产总值或者中国和巴西两国的年卫生支出之和,所以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减缓并阻断听力问题的扩大,保障社会发展。

3、高度可干预性:虽然听力减退的患病率很高,危害极大,WHO认为其中半数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比如感染性、噪声性和耳毒性听力损失等,通过宣教和改善公共卫生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并减少这些问题,对已患病者,通过有成本效益的干预,也是可以治疗和康复的。有鉴于此,WHO出台了《预防聋和听力损失计划》,愿景是世上不再有可预防的听损者;对不可避免的听损人士,通过康复和教育,使他们发挥全部潜能,重新适应融入社会生活中。

(二)低认知度

由于听力减退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单从外表不易为人觉察,大众严重缺乏听力保护和听力康复的意识。耳和听力问题并不危及生命,所以民众重视度不足,同时听障者多少存在交流障碍,大多回避和人沟通,使社会更缺少对他们的了解,以致社会对此认知度普遍偏低。

作者: 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听力研究室 刘丞

 

1. World Report on Hearing. 2 March 2021.

2.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编.中国 2010 年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016.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