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排尿时的终极利器——膀胱造瘘,别因一泡尿把人憋坏! |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3/20 10:14:44 点击次数: |
导语:膀胱造瘘是因尿道梗阻,尿液无法从尿道排出,在耻骨上膀胱处穿刺,将造瘘管放入膀胱内部,从而将尿液引流到体外,为患者解决排尿困难的一种造瘘术。
一、消除“肚皮打洞”的恐惧心理
有患者会有疑问:那在肚子上打个洞,岂不是对我的伤害很大?其实,“肚皮打洞”的膀胱造瘘术创面并没有我们想象中大。
与导尿管相比,膀胱造瘘可减少常规导尿所致的菌尿和疼痛,减少或避免尿道损伤。有些患者因种种原因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比如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年龄较大,无法进行手术解除梗阻,药物治疗效果不好,膀胱造瘘就能很好地解决排尿问题。
二、“带管生活”的日常
部分患者,经过膀胱的功能训练或者解除一部分病因,可以拔除造瘘管,经尿道自然排尿。但也有部分患者因病情较重,无法恢复自然排尿,需要终身留置并定期更换膀胱造瘘管。
那么带管回家后,要怎么与管道和谐共处呢?
环境要求:
保持家庭室内清洁,减少造瘘口污染机会,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
造瘘口的护理:
保持造瘘口敷料清洁无异味,每日两次用碘伏棉球消毒造瘘口并清除分泌物,消毒以造瘘口为中心由内向外消毒,消毒范围为15cm,同时消毒距离造瘘口10cm内的造瘘管。
观察造瘘口有无红肿、粘连、分泌物的颜色和量,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
造瘘管的护理:
妥善固定,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根据尿管的材质,定期到医院更换尿管,一般一个月更换一次。
引流管的护理:
根据个体差异定时夹闭、开放引流管,保证膀胱功能。
集尿袋的护理:
集尿袋低于造瘘口10cm以下,以防止尿液回流至膀胱造成感染。更换集尿袋时,需严格消毒造瘘管与引流管交接处。睡觉时,可固定在床边,外出时,可用别针固定在裤子内面。集尿袋每天更换一次,若为抗返流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若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三、学会观察,好好生活
学会正确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正常尿液应是淡黄色、清亮。
尿液异常,如有浑浊,脓性,白色沉淀物或血尿,多为泌尿系感染,应及早到医院就诊治疗。
饮食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进食清淡,粗纤维,易消化饮食,防止便秘,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治疗,避免排便用力,腹压过高引起伤口渗血和瘘管脱出。
多吃富含蛋白质与纤维素的食物,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同时,少食动物内脏等含嘌呤高的食物,避免结石形成堵塞瘘管。
每日饮水量约2000ml,睡前、夜间要适量饮水,使饮水量分配均匀,起到稀释尿液,冲洗尿路的作用。
可以洗澡吗?
当然可以,不过洗澡需以淋浴为主,盆浴要用密封胶保护好造瘘口,洗完澡后应擦干净造瘘口并用碘伏消毒,保持清洁与干燥。
结语:膀胱造瘘是无法排尿患者的终极利器。让我们与这根特别的“小尾巴”,在生命旅途中和谐共处!
膀胱造瘘的护理,视频观看,请扫码!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刘雨琴 钱晓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