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催化剂:运动 |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5/04/14 10:08:40 点击次数: |
你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把握它的宽度;无法预知生命的外延,却可以丰富它的内涵;无法把握生命的量,却可以提升它的质——托马斯·布朗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什么是健康?传统的观点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对健康的定义,健康状态已经不局限于生物学上的“没有疾病”,而是疾病、障碍、损伤或外伤的统称,可以包括其他细节,如年龄、先天异常或遗传倾向,也可以包括发病机制和(或)病因学的信息。它涉及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与参与三个层面的要求。身体结构是指身体的解剖结构,如器官、肢体及其他组成部分;身体功能是指身体结构的生理功能(包括心理功能)。活动是指个体执行任务或行动,例如坐、站、行走和跑步等。参与是指融入生活环境。除此之外,在谈论健康状态时还需要考虑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是指人民生存和引导他们生活的生理、社会和态度环境,包括社会态度、建筑特性和法律等;个人因素是指个人生活中的特殊背景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社会背景、教育、专业、经历、个性以及其他影响个体残疾程度的因素。以膝盖骨折为例,根据传统的健康理念,髌骨骨折后无论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临床上复查X片见骨折端完全愈合被视为完全恢复或治愈,但是,骨折愈合在ICF的健康理念中仅仅属于“身体结构与功能”这一层面,除此之外,评价骨折患者的健康状态还需要观察其“活动”与“参与”层面,从“活动”层面来看,我们还要观察该患者骨折部位愈合之后,其膝关节是否具备正常的主动屈伸活动范围,是否具备独立站立和步行的能力等,而从“参与”层面看,该患者是否重新返回既往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此外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例如,是否因为心理恐惧再次跌倒而不敢进行剧烈活动,是否因为无法正常下蹲而必须依赖马桶进行如厕等。简言之,现代医学对于健康的定义就是要求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医圣希波拉底曾说“运动就是生命”,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生命在于运动”。要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运动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运动一词的含义非常广泛,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把“运动”一词细分为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 和运动训练(Exercise)。体力活动是指基于物理行为上肌肉收缩,涵盖面非常广泛,如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饭、走路、做家务、上下楼等,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Sedentary Behavior)。运动训练是指有明确目标导向性的运动行为,包含类型、强度、频率、时间、总量和进阶6个要素,即运动处方。再以上述膝盖骨折患者为例,如果按照“伤筋动骨一百天”的旧观念,通过卧床静养的方式等待骨折自然愈合,如果患者无法独立进行穿裤子、走路、做家务、上下楼等日常体力活动,即使骨折部位达到临床愈合的标准,也不能说明该患者已经完全恢复健康,患者可以通过一定强度、时间、频率的运动康复训练之后可以重新获得独立生活与工作的能力,从而恢复到健康状态。对于没有疾病的人而言,特别是老年人群,如果长期处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之中,不进行主动运动,不参加社交活动,甚至不出家门,这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也不可谓健康。
科学研究表明,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对健康有益。这里已经明确了运动总量(150分钟/周)和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我们可以根据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合理规划运动频率和时间,例如,可以每周运动5次,每次至少30分钟,或者每周运动3次,每次至少50分钟。步行和跑步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执行的运动方式,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其他的运动方式,例如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网球、广场舞等,此外,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国传统功法也是非常推荐的运动方式,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群。如何把控运动的强度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运动过程中监测心率,可以通过佩戴运动手表或运动手环进行监测,以最大心率的55-75%(最大心率=220-年龄)进行运动即可,如果没有监测设备,可以根据主观疲劳度来判断运动的强度,一般推荐在运动的过程中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同时仍然可以与别人正常交谈。如果对某一项运动有更高、更快、更强的追求,建议首先在医院进行体适能评估,然后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通过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人体进行可控的主动干预,人们可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和幸福感。
作者:江苏省人民医院 鲁俊 主管技师